找到相关内容712篇,用时6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僧伽使用现代物品的规范

    可知,佛陀常告诫弟子,当一心精勤办道,以不放逸为首,当可成就无量善法,如《》云: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无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为本,不放逸为习,因不放逸生,不放逸为首,不放逸者,...遮、持、犯之要义而已。   《》T1p.647b  《沙弥十戒法并威仪》 T24p.926b  三、僧伽如何看待现代物品   前面谈到,出家僧众不可抓持生像金银宝物。所谓生像是梵语的...

    如悟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365079642.html
  • 从《佛说善生经》看佛教的家庭伦理观

    集中谈论在家生活伦理问题的一部重要经典。 《佛说善生经》一作《善生子》或《六方礼经》,东晋僧伽提婆译,收于《》卷33。除了这一部外,此至少还有如下几种译本: 一,据《开元释教录》卷1记,后汉...译本。 二,西晋沙门支法度译有《佛说善生子》一卷,《开元录》称其「初出与祗多蜜、竺难提等所出同本,出《》第33。」[2] 三,另据《开元录》卷2记,东晋竺法护曾译《大六向拜》一卷,「太安元年译...

    业露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4044945.html
  • 略谈灭尽定

    ,净解脱身作证,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而成为“八解脱”即佛教修持法门之一。虽然,灭尽定早在《已经谈到,但也有说这是后期演变出来的思想。印顺导师于其著作《性空学探源》就...?774)。不过,到底灭尽定是有心或无心的问题,自古以来即有很多的诤论,这会在下文中谈,于此暂且不说。  那么,入灭尽定与死亡又有什么不同?这在《杂阿》与《》〈法乐比丘尼〉、〈大拘稀...

    释印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3745245.html
  • 判定《》部派归属牵涉的难题

    力行修证的课题化约成概念与法数随著经典集成而发展演变的历史课题。专就第一类的情形而言,探讨的重点主要在于判定现存的《》译成汉文之前到底属于部派佛教的哪一个特定的部派。本文的写作,即针对像这样的部...的课题,若不回归或扣紧部派佛教的脉络来显示传本的差异或概念与法数的演变,则不许可其研究的学术价值。   在这样的研究趋势下,有关《》部派归属的论议,目前较占优势的定说大略如下:   ●《...

    蔡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547479.html
  • 佛光教科书:《佛法僧三宝》(2)

    或为使众生得大利益,不待人问而自己宣说的教法,如《弥陀》等。   □梵语阿波陀那。指佛陀引用种种譬喻以解释教法。如《.长寿王本起》、《百喻经》、《杂譬喻》、《法华经》的火宅喻、化城喻等...名为方广;而能破诸障烦恼,名为广破;无法可以比类,名为无比。代表广大深奥的经典有《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圆觉经》、《法华经》、《长》及《》等。   □梵语阿浮陀达磨,义译未曾有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0651970.html
  • 原始佛教的处观

    ldquo;阴相应”的经文及瑜伽论释看到原始佛教对苦圣谛的观察和说明。而本文则有意从与入处相关的经文内探讨原始佛教的处观,及从处观观察苦集圣谛。   对于开始有较认真和深入...说自然就是对苦灭道迹圣谛的观察与修习了。经文这种组织的编排是合乎我们现在所见到说一切有部论典主要围绕著苦、集、灭、道四圣谛的观察与分析说明的特色的。此外在北传的《亦有“分别六...

    陈琼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3754617.html
  • 回鹘文《陶师本生》及其特点

    》卷十二《鞞婆陵耆经》又作“优多罗童子”。据《撰集百缘经》卷五记载,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有一长者,财宝无量。其妻生一男儿,端正殊妙,世所希见,遂取名优多罗,后出家为比丘。其母因生前吝于布施,死后堕入饿鬼道;优多罗遂尽心供养佛陀及四方僧众,令母得生于忉利天。 31. 4 baybatavan 借自梵文Vaibhidingī,《》卷十二《鞞婆陵耆经》译作“鞞婆陵耆村”,为...

    杨富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22054397095.html
  • 《大智度论》的蜫勒与毗昙

    p192b。  [14] T25?p32a。  [15] 《》卷28(T1?p604c)。  [16] T25?p308a-b。  [17] 这里所指的佛经主要指小乘经典而言,具体指四部,...讫呈佛。称曰:“善哉!”圣所印可,以为一藏。此又微妙,降伏外道,故称第一。(注:T25?p32a。)[14]  迦旃延对佛说法的解释,经常得到佛陀的首肯与称赞,据《》云:  尊者大迦旃延以此句、...

    萨尔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4642307.html
  • 隋唐以前流行的主要禅法

    到梵天之上,也称四梵堂。四无量是: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卷二十一<说处经>对四无量禅有个概要的说法,要求心与慈、悲、喜、舍相俱,做到无结(烦恼)、无怨、无恚、无诤,使心境达到遍满...地水火风四大。《》卷七的<象迹喻经>,有关于地、水、火、风四界构成人身的详细说明。既然人身是由五阴构成的,它便从五阴开始分析起。其中的色是"四大及四大造"。地,分外在自然界的"外地"和组成人...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5746960.html
  • 佛教的“性空”与“识有”观念

    ,至少没有像后来的大乘佛教那样明确讲“缘起性空”。《》卷第四十九的“小空”和“大空”论述的“空”都不是直接从缘起或五蕴的角度来讲。如《》的“小空说“莫念村想”“莫念人想”“莫念无量识处想”,这实际是要逐步排除虚妄之想,体现了有层次的“空定”。《的“大空”提出了内空、外空、内外空这“三空”,是要人们在内、外、内外三方面或三个阶段内进行禅定。这种空也是主要指“...

    姚卫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5650985.html